中新网太阳成集团官方网站5月19日电 (记者 郭军)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近日在深圳举行。作为国内超材料领域规格最高、影响力最大的行业盛会,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、科研院所及领军企业的近3000名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,共同围绕超材料领域的最新动态、前沿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。
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院士在会上致辞指出,超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,其发展不仅关乎材料科学的进步,更将深刻影响众多行业的变革。近年来,我国在超材料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,但仍面临着从理论到实际应用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诸多挑战。
据了解,超材料是通过微纳光刻来实现“人造分子结构”,进而编辑超越自然材料的“人造物质”,能在电磁、声学、力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性能。以超材料技术形成的产品,不仅具备轻质、高强度的特点,还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实现电磁调制等功能,为当前新兴产业领域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突破。
刘若鹏深耕超材料领域22年,作为我国超材料产业化的开拓者,他成功推动该技术在我国尖端装备领域的规模化应用,显著提升了先进装备的核心性能。
“今年是超材料从学术研究迈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年。”在谈及推动超材料面向更多市场应用与产业化,以及超材料技术未来的发展路径时,刘若鹏提出“底层重构”理论,强调超材料作为底层技术需对传统行业进行系统性变革。他以行业适配性为切入点,指出超材料若要实现跨领域应用,需从原材料、中间件、成品设计到工艺流程及全产业链设备进行颠覆性创新,且技术路径需深度契合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。(完)